n137155

心真大!湖北,一女子乘坐网约车,发现后座躺着一个小女孩,她询问司机是不是他家孩子

心真大!湖北,一女子乘坐网约车,发现后座躺着一个小女孩,她询问司机是不是他家孩子,对方才大吃一惊,原来上一个客人带了3个孩子,却把这个孩子丢在车里了,吓得司机赶紧掉头回去了。网友:父母这个职业是不需要考证的! 傍晚六点多的武汉,晚高峰的车流像凝固的粥。李女士拉开车门坐进网约车后座时,屁股刚挨着座椅,就感觉底下有团软乎乎的东西动了动。她吓了一跳,低头才看清——副驾后方的脚垫上,蜷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,顶多三岁,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她,嘴里还含着半截没吃完的米饼。 "师傅,这是您家孩子?"李女士敲了敲驾驶座后背。 司机王师傅正盯着导航变道,闻言猛地回头,视线扫过后座,手里的方向盘差点打歪,跟旁边的车距瞬间缩到只剩半米。"我的天!"他一脚轻踩刹车,车在车流里晃了晃,"这哪来的?" 王师傅手心里瞬间冒了汗。他记得上一单是对年轻夫妻,带着三个差不多大的孩子,吵吵嚷嚷说要赶汉口站的高铁。下车时夫妻俩手忙脚乱,一个拽着大的,一个抱着哭的,还催他赶紧走别耽误发车。他当时光顾着看导航掉头,压根没检查后座。 "宝宝,你爸妈呢?"李女士试探着碰了碰小女孩的手,孩子没躲,只是把米饼往嘴里塞了塞,含糊地说:"妈妈...跑..." 王师傅这才反应过来,上一单的夫妻怕是把最小的这个给落下了。他赶紧打双闪,在拥堵的车道里艰难地掉头,"姑娘你坐稳了,我得回去!这要是赶不上高铁,孩子爸妈得疯!" 车窗外的霓虹灯飞速倒退,王师傅的手机响了,是平台客服打来的,说有乘客投诉他拉走了孩子。他刚想解释,后座的小女孩突然瘪起嘴,小声哭起来:"要妈妈...我要妈妈..." 李女士赶紧从包里摸出颗水果糖,剥开糖纸递过去:"宝宝乖,叔叔这就带你找妈妈,妈妈肯定在等你呢。"她看着孩子哭红的眼角,心里发紧——自己女儿也这么大,每次带出门都得攥着衣角,生怕一撒手就跑丢。 赶到汉口站东广场时,远远就看见一对夫妻在进站口转圈,女的眼睛红红的,男的正对着手机吼,估计是在跟平台吵架。王师傅把车停在路边,降下窗户喊了声:"是不是找孩子?" 那对夫妻猛地回头,看到后座的小女孩,女的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,男的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,一把拉开后座门把孩子搂进怀里,声音都在抖:"你咋在这儿啊!吓死爸妈了!" 孩子搂着爸爸脖子,又开始哭,这次是带着委屈的放声大哭。妈妈凑过来,一边抹眼泪一边给王师傅和李女士鞠躬:"谢谢你们...真的谢谢...刚才太乱了,三个孩子一起闹,没注意她溜到后座了..." 王师傅摆摆手:"下次可得看紧点,这要是被别人拐走了,哭都来不及。" 回去的路上,李女士刷到有人把这事发到了网上,评论区炸开了锅。有人说"这爸妈心比脸盆还大",有人讲自己在超市见过奶奶低头看手机,孩子都跑出视线了还没发觉,还有人翻出前阵子游乐园里,家长只顾拍视频,孩子掉进景观池的新闻。 "父母这个职业不需要考证"的话,又被反复提起。可仔细想想,谁第一次当爸妈不是手忙脚乱?只是有些慌乱是暂时的无措,有些却是骨子里的疏忽——是赶时间时对孩子的"暂时寄存",是看手机时对身边动静的"自动屏蔽",是总觉得"孩子在眼皮底下丢不了"的侥幸。 就像这次,三个孩子确实难带,可上车时点一遍人数,下车时再看一眼后座,不过是多花十秒钟的事。可就是这十秒钟,多少家长总觉得"下次再说"? 或许我们都该问问自己:当我们总说"孩子皮实,丢不了"时,是不是悄悄松了那根最该绷紧的弦?要是这十秒钟的功夫都省了,所谓的"爱",又能剩下多少重量呢?